更新时间:2025-08-31 23:02:01 点击:89016
一针一线,织就的是千年的技艺;
一色一纹,承载的是生活的印记;
一方织绣,延续的是民族的精神。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织绣以代代相传的技艺传递岁月的温度,以色彩与纹样记录人们的生活、信仰与审美追求。它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精神理念,成为历史与当下之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纽带。
2025年8月28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中国轻纺城建管委联合主办的“非遗向新:传统织绣的时代对话”艺术展览及沙龙在绍兴柯桥圆满举办。活动以“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对话”为主题,汇聚非遗传承人、知名学者、青年设计师与产业代表,共同探讨传统织绣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本次展览进一步深化了与柯桥纺织企业的交流合作,将柯桥面料、地区性非遗收藏与设计师作品融合呈现,推动传统非遗与现代产业的融合碰撞,以期为柯桥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览现场
传统与当代的交汇
“非遗向新:传统织绣的时代对话”展览汇集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及青年设计师的当代设计作品二十余件,涵盖女装、配饰、壁挂、装饰画等多种类别,呈现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跨界融合。同时,展览特别展出了10件明清至近代的刺绣藏品,包括苏绣、盘金绣、打籽绣等珍贵工艺,为观众带来历史与当代交织的独特体验。
展览现场
当日下午,展览在中意未来时尚馆启幕。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李迎军教授向现场观众做导览,并邀请部分在场作者共同引导观众在作品之间穿行,感受一针一线中蕴含的历史厚度。展览以织绣艺术为核心,呈现了非遗技艺在图案、色彩、材质上的多样性表达。参观结束后,全体嘉宾和观众移步至宝龙广场八号客厅参加沙龙活动。
策展人导览观众观展
展览开幕现场
开幕式后,举办展览沙龙活动,分为主旨分享和圆桌座谈两个环节。
大师之声
针线里的时代精神
在沙龙活动主旨分享环节,首批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惠芬娓娓道来自己与苏绣的不解之缘。她生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浸润在针线之间。姚惠芬指出,历史上的苏绣结合宋代文人画意而具有诗性的审美;而她经过多年技艺积累与思考,首创“简针绣”技法,将传统苏绣与素描、油画相融合,实现苏绣的当代转型。在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她以《骷髅幻戏图》《马远水图》等作品参展,挖掘50余种古老苏绣针法,并活用到当代创作中,打破了刺绣的叙事边界。今天,苏绣在题材与针法上的不断突破,与多元的艺术跨界融合,走向自由创作与艺术对话的广阔空间。她的分享展现了非遗技艺在守正创新中的无限潜能,也让世界看见苏绣作为东方艺术语言在当代舞台上的独特价值。
姚惠芬老师主旨分享《丝韵流芳-苏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薇教授在演讲中从色彩与材质切入,阐释中国传统刺绣的多个品类及其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关系,强调手工技艺所承载的文化情怀与美学力量。她指出,田野考察是设计创作的重要工作基础,她常年深入民族地区,与手工艺人交流,从民间生活中寻找设计之“道”,形成独特的创作理念。在实践中,李薇教授长期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将传统技艺引入设计教学与实践项目,推动非遗的活化新生,并多次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成果展示。她以黎锦、宋锦、原创水墨图案以及植物染等案例,探索如何在当代设计中融汇传统审美与自然意境。她提出“以器载道”,将印、染、织、绣工艺融入高级定制时装,彰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美学。这些探索赋予面料新的文化价值,助力中国时尚在全球化语境中树立文化自信,让非遗真正走向世界。
李薇老师主旨分享《中国非遗织染绣手工艺研究与创新设计》
对话现场
传承与创新的共鸣
主旨分享后,绍兴市柯桥区纺织绣花商会会长周国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系主任李迎军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系副主任吴波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师董昳云参与圆桌对谈环节。
圆桌对谈环节
在圆桌对谈环节,周国军谈到,中国刺绣几百年来受到海外市场的热捧,对欧洲刺绣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国风”与“国潮”的崛起,刺绣市场正在回归本土。他指出,“越民族,越世界”,依托江南地区深厚的刺绣传统土壤,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及新媒体平台,国风产品正在加速融入大众生活。
周国军老师发言
李迎军教授在对谈中指出,传统技艺不仅要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质,还需要不断与当代文化对话,而非停留在历史的范式中。他提出非遗的发展需要企业与院校、传承人与设计师多维度的相互交流,应以更宏观的视角进行探索性尝试,在技艺美学、审美意蕴与创新实践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并通过多平台合作推动非遗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李迎军老师主持圆桌对谈并发言
吴波教授从田野调查与教学实践出发,强调“日用即道”。她分享了在敦煌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察经历,指出非遗技艺应融入日常生活。她提到,清华美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长期延续着田野考察的传统,在一代代学生心中播下种子。此次学生走进柯桥,学习并运用当地面料,通过校企合作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探索,将传统体验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
吴波老师发言
董昳云老师结合海派文化背景,传习传统盘扣技艺,并将吉祥纹样融入服饰与装置艺术创作,展现传统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转译。她认为,非遗传承不应局限于传统路径,而应在守住非遗技艺的基础上,打破固有认知,融入跨界科技与时代需求。
董昳云老师发言
观众互动环节中,关于“机器与非遗”的话题引发关注。对此,嘉宾们回应,工业化与手工艺术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并行互补,在技术美学与文化意韵中共同探索新的可能。
沙龙活动现场交流
文化传承,未来可期
活动最后,全体嘉宾与观众合影留念,共同见证这一场关于非遗与当代设计的思想盛会。在纺织之都绍兴柯桥,非遗织绣被赋予新的表达方式,也为未来的设计潮流与生活方式提供了灵感,更以传统与当代的深度对话为柯桥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启示。
沙龙嘉宾合影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9月20日,欢迎各界朋友前往中意未来时尚馆参观。
部分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