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展览艺术家市场跨界

资讯

人民艺术 | 《溪山:陈坤个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回归身体感知

发布时间:2025-09-27 15:18:35


 

溪山:陈坤个展

Streams and Mountains:Chen Kun

策展人:孙永增

Curator: Sun Yongzeng
 


 

前言
 

《溪山:陈坤个展》于2025年9月26日在白盒子艺术隆重开幕,展览孙永增担任策展人,展出艺术家陈坤近期创作的18幅作品。陈坤的艺术理念在于回归身体感知,以纯粹抽象的线条编织画面。陈坤的创作超越了对自然山水的具体描绘,通过消解可见形式,引领观者在极致的平面与纯粹性中漫游,提供一种结构性的精神慰藉与感知重塑的可能。
 


 

“溪山”二字,取自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溪水循理而流,山石依势而峙。字面是山涧与峰峦,但在宋代文人语境中,它已超越自然景观的再现,成为一种“可游可居”的理想之境和“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的象征。溪流暗示着生命的流动与澄明,山体代表永恒与崇高,一动一静,共构为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在感知断裂、意义碎片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如何重构我们生存的意义世界,重返原初的统一与诗意沉思?秉持这一朴素追问,我们走进艺术家陈坤近期的创作实践。
 


 

作为60后艺术家,陈坤的创作持续回应这一本源性的精神诘问。他回归身体感知,以纯粹线条编织应对现实,实践从形式纯粹性到精神超越性的升华。其作品追溯中国古代山水自然观,从个体感知出发,游走于自然、身体与心灵体验之间,抽象出全新的山水意象,一个可供凝视、漫游与沉思的知觉场,为观者提供一种结构性的慰藉与感知重塑的可能。
 


 

在他的作品中,画面消解了一切可见形式,将自然山水和精神山水融于无限交织的线中,获得极致的平面性与纯粹性。于此消解中,山水的存在深度感知无限敞开,成为了一个充满结构的无边界世界,身体与意识在其中自由游戈。这种纯粹语言并非空洞的极简,而是高度凝练的精神显现:一条从自然与身体通往不可言说之灵性的道路。
 


 

通过对中国古典山水精神的还原,蕴藏于其中的超越性法则得以显现,重新介入今天的变化与无常,激发我们对当下生命的思考。陈坤近几年的绘画从“画什么”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如何呈现”本身,这使得他笔下的“溪山”获得抽象的普遍性。其画中的线、形、色,不指向任何特定的文化情结,却能与任何文化背景下的观者对话,因它触动的是人类底层的、先于概念的知觉结构与情感模式,从而恢复我们一种被现代生活割裂的整体知觉世界。
 


 

“我习惯散慢放忪的画画,同时也是十分专注的画每一笔,时间久了,还有些享受这个过程。
 

回头看这些画,还有些兴奋,画出了看似陌生的东西,还有种莫名的感觉,与我身体相互渗透,互相吸引,有些相看两不厌。
 

这种看上去无拘束的画,可能想摆脱些外加的观念干扰。尽量让身体、手与画布形成一体,保持纯一的直觉关系,让它带着无目的游走,相信它有道可寻。有些类似庖丁解牛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情景。你的艺术概念、阅历、经历瞬间化掉,意识化成无意识,我相信此刻的无意识具有某些神性、天性,一种非自觉的东西。所有具象都内化在抽象的画布上。这种上万次的率性而为的涂抹,有时犹豫、缓慢,有时难以控制,总之尽了人之性了。这样每一次的笔痕,每一刻的专注、呼吸都物质化地沉淀在画布上可见,此刻的画面一定具有当下的真实性。”
 

陈坤自述

2025年9月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