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2021明日城市论坛厦门启幕 以艺术构建未来之城

更新时间:2021-12-21 18:32:51 点击:6432

2021年12月20日,由中央美术学院、DCL伦敦设计中心、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凤凰艺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洞察力城市中心承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联合协办的“2021明日城市论坛”于厦门开幕,二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文化创意产业和媒体代表,从文化艺术角度探讨城市更新,通过数百万观众、十余个直播平台进行国际学术对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升级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值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具有国际影响力、专注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学术的“明日城市论坛”以“艺术之城:历史与当下的有机更新”为题,于厦门举办,对话世界。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各城市都在积极谋划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社会各界也主动投身这一实践,本次论坛将文化艺术与城市的有机更新结合讨论正逢其时,现实意义与未来战略性眼光兼备。

2021明日城市论坛论坛现场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意大利卢卡市市长亚历山大·坦贝利尼、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保军、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主席王大恒、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中、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马晓威、匈牙利佩奇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加布里埃尓·梅德韦杰夫、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以及学术主持人思朴设计(SPD)创始人李凤禹等重磅嘉宾参与了论坛分享,并形成“艺术创意构建未来城市”之学术共识,希冀凝聚各界智慧,为城市更新构想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2021明日城市论坛论坛现场论坛现场

 
全球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艺术介入恰逢其时
 

开幕致辞

城市更新   要注重文明传承

 
明日城市论坛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重要品牌论坛活动之一,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明日城市论坛总顾问范迪安非常重视本次活动,范院长在会议上致辞到:“值此《明日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高峰论坛》举办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关心和支持论坛的各位领导、海内外各位专家致以由衷敬意!论坛在美丽的鹭岛厦门举办,滨海生态与城市新貌相交辉映,为讨论交流城市文化建设这个主题提供了舒畅的视觉语境。
 
城市是现代化的标志,是文化和情感记忆下的载体,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型态、城市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是一项新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应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留住城市的传统营建肌理和文化风貌特色这份乡愁,是城市更新要秉持的理念,另一方面,让艺术介入城市,融入城市,用美的形式语言装点城市景观,构筑城市新貌,使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息与时俱进,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习总书记在今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味,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总书记的讲话为塑造城市之美指明了方向,以审美韵味、文化品味为城乡规划建设的标准,将使中国城市更新体现新的理想。在这方面,需要城市规划者、建设者和艺术家更多地协同合作,把城市更新当做创作一件艺术作品,精心构图、精细描绘、精致表达,让城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光采。”
2021明日城市论坛论坛现场论坛现场
 

城市更新  不是简单的旧城改造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在本届明日城市论坛中说到:“城市是与我们每天见面的朋友,她也拥有面孔和表情。城市的变化与更新,与每个人生活于其中的人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更新首先是一个发展工程,从大规模的增量型扩张转向以存量发展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发展阶段,这是高质量发展模式。其次,城市更新也是一个民生工程,通过城市更新系统治理城市病,通过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让城市更宜居,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城市更新也是文化工程,通过城市更新开辟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发展公共艺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展示城市的文化气质和艺术魅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文化工程。”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
 

文化艺术切入城市更新

  十分切题、大有作为
 
本届论坛举办地厦门,以高颜值闻名全国。厦门“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把厦门打造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并发力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指出:“当今,与过去关注规模扩张不同,全国各个城市都在积极谋划并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更更加注重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文脉延续,更加注重特色魅力彰显、空间价值的增进、设计创意赋能等。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更加需要人性的关怀,文化的浇灌,艺术的滋养,公众的体认。历史文化正是城市魅力的关键,文化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的妙思,更能启迪市民人生智慧、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助力城市发展转型。文化艺术切入厦门城市更新之路,十分切题、大有作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
 

丝绸结缘  文化对话

 
当天,一座与中国缘分深厚的欧洲古老艺术之城,通过云端连线——意大利卢卡市市长亚历山大·坦贝利尼,坐在闻名世界的音乐剧大师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朵》的钢琴前,共享城市发展经验。“城市总是能通过众人的合作来孕育出伟大的时刻。意大利继承着古罗马的传统,城市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城市也通过宏伟的奇观展现着自己,这是一座城市的自我表达”。坦贝利尼接着说到:“我现在正在普契尼故居。音乐根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卢卡孕育出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比如普契尼。在众多意大利和欧洲城市中,卢卡市还以其出产的丝绸而闻名。丝绸贸易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与您、与东方的一个共同点。丝绸的生产、歌剧《图兰朵》的诞生都是卢卡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相信,文化可以促进人民之间的对话,也是一种与他人连接的方式。用文化的语言来描绘不同的画面,赋予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共同期盼”。卢卡与中国的对话自14世纪丝绸之路就已开启,卢卡亦一度成为中世纪欧洲丝绸纺织中心。
意大利卢卡市市长亚历山大·坦贝利尼
 

一座城市靠什么提高知名度?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主席王大恒认为,“一座城市靠什么提高知名度?答案是文化。靠什么提升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答案是文化。那么明日城市建设和发展靠什么? 答案还是靠文化。文化是城市更新改造、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须依靠优秀艺术文化的支撑。城市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建设文化艺术。城市的主体是由各种建筑艺术、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谱成的凝固音乐、立体诗篇,建设文化艺术构筑了城市文化艺术的主旋律”。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主席王大恒
 

中国城市化现阶段的核心任务

 
论坛上还交流了国际经验,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马晓威,在他的致辞中分享了伦敦城市更新的案例,通过提供城市的文化艺术性、多样性,将吸引年轻和对品质有追求的人才,提高创业就业商业机会,推动创新;中国城市化逐步转变为系统性环境治理和科技发展为主体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将专注于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核心任务就是提升城市质量,通过城市文化艺术性、多样性,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度。中国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在于软城市系统,艺术和公共艺术是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着眼于个人的认知和欣赏,将吸引对品质有追求的年轻人才,提高创业就业商业机会,推动创新,丰富社区生活和促进城市环境的宜居性,整体地提高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马晓威
 
 
主旨演讲
 

文化是城市历史的记忆

 
演讲人:赵少华   
              原文化部副部长
演讲主题:《塑造魅力文化之城》
 
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塑造魅力文化之城》中强调,“艺术是文化最有机的部分,是城市最灵动的气息”,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文化是城市历史的记忆。城市艺术是以公共艺术为主体,以多种艺术形式构成的综合性环境艺术,能够通过感知的艺术语言诉诸到人们的感官系统,形成独特的心理感受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文化艺术资源、促进居民文化艺术消费、强化文化艺术特色、积累文化艺术财富等城市文化艺术的建设和管理,将更好地促进城市更新。
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
 

以文化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演讲人:王中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
演讲主题:《明日城市 艺见未来》
 
艺术可以定义一个城市的性格,体现一个城市的温度、品格、文化诉求和人文关怀。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中,在《明日城市 艺见未来》中提出重新定义公共艺术,阐明“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不仅成功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公共艺术通过对在地的文化创新力、文化自觉生长力的助推,培育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满足人民群众艺术审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文化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AUD(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不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需求,而且必将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格局建立起到关键性作用。未来的城市发展,塑造人文城市才是核心,而机制的转化是实现人文城市建设的要点。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中
 

不仅仅是城市更新

更需要城市创新
 
演讲人:沈康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演讲主题:《城市创新与艺术城市》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在《城市创新与艺术城市》主题演讲中强调,“城市除了更新、更需要创新”,建筑也不能仅仅被当作城市工程,而更应被当作一种公共艺术来看待;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城市更新,更需要城市创新;城市空间的腾挪、转换、整合,以资源整合的方式对城市空间组织进行合理配置。以城市体验为线索,以城市文化竞争力为导向,进行城市空间的布局谋划。设计创新不再仅仅指向“造物”,而是成为“策略性”力量。城市创新的核心是:如何创造价值,如何正确地衡量价值,如何促进多元经济结构,如何社会整合,实现自我振兴。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康
 

为人类创造什么样的建筑空间?

 
演讲人:加布里埃尓·梅德韦杰夫   
             匈牙利佩奇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演讲主题:《城市更新国际前沿趋势⸺ 敏感城市》
 
匈牙利佩奇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加布里埃尓·梅德韦杰夫在《城市更新国际前沿趋势⸺ 敏感城市》中以“敏感城市”理论为核心,对未来智能环境下的城市空间提出思考方向。我们想为人类创造什么样的建筑空间? 一些学术研究的重点是“设计研究”,这意味着技术控制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助于平衡精心设计的空间和良好的工作场所。
 
佩奇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城市复兴与低碳排放、建筑遗产和智能设备、福祉和健康效率是可共存的。所有这些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寻找可以在智能环境中生活的物理空间——对未来有希望。
匈牙利佩奇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加布里埃尓·梅德韦杰夫
 
 

宣布共识

 
论坛现场多位专家指出,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建设具有艺术特色的人文城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需求。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在会议中表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并且代表论坛全体参与者,发布“城市更新——以文兴城、以人为本、与美同行、向心共生”的“艺术创意构建未来城市”大会共识。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
 

现场观察评论

 
那么如何持续为百姓大众提供具有生长性的文化内容,让城市居民成为城市文化实践的活力因子。本届明日城市论坛特邀学术主持,与国内外多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产业从业者、资深媒体人等跨界嘉宾,就“城市更新复兴与公共艺术引领”、“互依互存的文化与城市”等话题展开跨界对话,进行了现场评论与分论坛探讨,共同构想高品质明日之城。
 

评论一

 
评论员:
李凤禹  思朴设计(SPD)创始人(主持人)
沈  康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李泽琨  SRC街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张一鸣  青年雕塑家,品辰艺术创始人、NeedArt创始人

评论二

 
评论员:
王  铬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持人)
王  中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院长
刘  泉  ToMASTER明日大师联合创始人兼CEO
陈志光  福建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
论坛研讨
 
论坛研讨 一
 
第一场研讨:学术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凤禹,以“城市更新复兴与公共艺术引领”为题,与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铬、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刘晓嫣、福建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志光,进行深入对话。研讨嘉宾从各自学术背景和实践出发,谈到城市更新在国内依然存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因此在对话中更加注重以实操角度来讨论本质问题。
 
研讨完成后,学术主持人李凤禹总结:艺术介入城市更新要以公共利益、公共愿景作为行动指南。公共艺术应该作为一种社会共识的精神催化剂,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要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一而终地热爱这项事业,去解决那些不美、不舒适、不宜居的地方,我们城市才会有未来,因为城市永远在更新。
第二场研讨:学术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项目部主任李震,以“城市文化与艺术介入”为题,与ToMASTER明日大师创始人兼CEO刘泉、SRC街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泽琨、青年雕塑家、品辰艺术创始人张一鸣、深圳意大利设计协会创始人Deborah Campana,展开交流。研讨嘉宾谈到,伟大的城市无不是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同时又有着非常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
 
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是要为城市设计,为市民设计,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为人设计。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能跟公众情感联系在一起。其中,情绪共鸣很重要:一个好的公共艺术可以让市民更多的停留,带来更多公共生活,产生一种愉悦感,才能真正回到城市美的一个时代。

论坛研讨 二

 
第一场研讨: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项目部主任李震主持,与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柴继军、《华尔街见闻》副总编辑张晓玲、厦门理工学院闽台旅游研究所执行所长李建中、鹭潮·鼓浪屿美院常务副总,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常务副总林入,围绕“历史与当代对话,复兴城市魅力”主题跨界对话。
 
嘉宾们从文旅、视觉、地产多个产业切入剖析,并得出结论:城市文化的打造,是生长性的一种介入。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的城市格局上的更新,更是产业结构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更新。对每个行业都产生挑战,但也带来新的机会。期间,各界嘉宾还不约而同地提到,新媒体高科技的传播环境,十分有利于城市文化情感表达,我们需要在城市空间中营造多种短期和长期的文化活动,促成大众的参与、体验、分享。
第二场研讨:由资深媒体人李伟峰主持,与《第一财经》杂志记者任思远、跨界艺术家李延,对“互依互存的文化与城市”议题进行了跨界探讨。研讨嘉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另一种媒体、文化、城市更新三者的关系:文化是城市发生的原始机制和最后的目的、而媒体行业者经常会对城市的文化进行一些挖掘和记录。
 
这一组嘉宾,也对潮流文化与新的传播形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年轻的东西不一定存在于年轻的地方“。嘉宾们提到,年轻人的角色其实是传承,他们也会用自己喜欢的传播方式,形成城市记忆、引发群体共鸣、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国内外与会代表、线下线上观众共同期待的明日城市,不仅是环境品质优良、宜居宜业的融合之城、新技术加持的智慧之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之城,更是传承文脉,有故事、有品质、重心智、有活力的艺术之城,以艺术为城市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