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人民艺术 | 罗明君《拆字》将于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Museo Correr)展出

更新时间:2024-04-13 19:51:53 点击:33917

由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Museo Correr)主办,莫妮卡·维罗(Monica Viero)和莫妮卡·登戈(Monica Dengo)策展的书法展《书写之道——东西方书法艺术七百年的传承》,2024年4月24日至10月15日将于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的拿破仑翼空间(Venice, Museo Correr, Galleria dell’Ala Napoleonica)展出。

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Museo Correr)《书写之道——东西方书法艺术七百年的传承》展览海报

展览将展出罗明君(中国)、Golnaz Fathi(伊朗)、Hassan Massoudy(伊拉克)、Gayane Yerkanyan(亚美尼亚)、 Sarko Meené(亚美尼亚)和Monica Dengo(意大利)六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科雷尔博物馆图书馆保存的一系列阿拉伯文、亚美尼亚文、中文和缅甸文的古代文献和手稿,在丝绸之路的旅程中呈现书写的方式和不同书法的艺术、历史和文化倾向。六位艺术家中的每一位都与其原籍国的书法和笔迹有着特殊的关系,研究这些形式作为符号、空间形状或符号所传达的内容,并维持与其起源的文化认同关系。同期的研讨会和工作坊,将伴随展览一起探讨书写作为艺术表达和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书法艺术的起源以及东西方的相互交流。

长期居住在瑞士的中国艺术家罗明君在本次展览中将展出1990s年代创作的“拆字”系列作品,呈现了她移居欧洲早期身在异乡,尝试用中国水墨和文字的艺术思考与探索实践。

1987年,罗明君随丈夫从中国移居瑞士,原本在中国的美院学习油画并热衷于西方历史、文学和哲学的她,反而在异国他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于是中断了油画,潜心阅读中国古代文化书籍,开始关心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罗明君从每日的书法练习中来学习传统水墨功能,希望能通过创作材质的改变与实验,结合中国的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形式,创造出自己的作品风格。1992年,罗明君创作了她的第一个装置作品:抄写老子道德。老子的道德经一共有81章,因为墙面,只抄写了几十章;1993年,继续用另一种形式抄写了中间的一部分;1996年用粘贴在地面的形式抄写了余下的部分,这种用纸粘贴的形式随后成为她后来的作品特色。

罗明君,“拆字”系列作品,1992

实际上,纸一直都是罗明君生活的一部分: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农村姥姥家的窗户没有玻璃,而是用纸糊着;罗明君的母亲手工制作鞋子时的纸样,是用几层报纸粘在一起,再剪成鞋子的形状。纸张虽然是一种轻盈、灵活、柔软的媒介,但同时它也会割伤人。手握纸张,会感到与人性的接近。与此同时,罗明君的法文也在进步。通过不同语言的学习,她意识到,语言既是障碍,也是开端,在沟通两种相距甚远的文化与自己探索新的个人艺术语言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重新回到书法,但以不同的方式,或以不同的空间感来面对它。这种对新型语言形式的探索,是“拆字”系列的起源。罗明君开始将一个字的笔画拆开来写,表意文字被重新创造,在保留中国书法气息的同时,趋于抽象绘画。 “拆字”系列是罗明君创作中的一个试验,一个完整的汉字书写出来,不懂它的人看得是形,懂汉字的人先看到的是字意,就会先入为主。 把字拆解了,意就没了,只留下形,这样不同的观众面对作品时就站在了平等的位置上。罗明君作品中使用书法和书写行为并不是创作的目的,它们是创作中的一种方法或一种材质,是一个不断寻找个人艺术身份的过程,最终是要通过艺术创作,去表达和呈现艺术家真实的生活感受。

罗明君,“拆字”系列作品,Neuchatel艺术与历史博物馆展览现场

“我们应当特别留意从1992年的“抄写”道德经的行为到“临摹”自用物品的变化过程,这也是一个只有明君自知而别人可能说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罗明君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在身份矛盾的间隙当中喘息,她已经懂得小心地将一切都收藏起来,然后再——例如通过一些自用物品——来陈述这种矛盾所转化出来的一种成果。在过去,我们将此称之为一个修炼过程,即所谓“看山还是山”的最后境界;今天,现代哲学教会我们从一切事物中去发现自我,这是比直接表达、终极表达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陈侗

“'老子' 那个作品是直接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反省,老子思想的精髓是“无道之道乃为至道”,就是极简而无限。明君读老子的道德经的最深感受是极简,这个体验很特别,非常精到。”——廖雯

艺术家罗明君

1963年出生于四川南充, 湖南人,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83年至1987年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助教,她于1984年参加了全国美展油画展。1985年,她与其他艺术家共同成立了前卫艺术家团体 "0 艺术小组"。1987年,她移居瑞士,定居于比尔。

从那时起,她定期在瑞士与欧洲以及中国举办个人展览,并分别在1994年和1996年获得安德夫鸿青年艺术家奖,2008年获得伯尔尼女性艺术奖,2017年获得伯尔尼州的“此处和他处”奖学金。她的个人展览包括2006年在上海苏河艺术中心,2008年在比尔当代美术馆,以及2016年在毗伊艺术博物馆。她由巴塞尔的琳达画廊以及北京的AYE画廊代理,并参加了许多其他集体展览,包括“书写的方式”威尼斯科雷尔美术博物馆(2024)“中国当代艺术-西克藏画展”(南韩首尔Songeun美术馆2023年)“穿过冻土、荒漠与冰川——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2年)、努沙泰尔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的“纸上之美”展览(2021年),“洛桑美术博物馆开馆收藏展”(洛桑美术博物馆,瑞士洛桑,2019年)、“基本原理——第五届 Mediations 双年展”(波兰波兹南,2017年)。中国广东美术馆的“两湖潮流-中国湖北与湖南当代艺术1985-2009”展览(2009年),以及在马德里的“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展览(2008年)等。作品被瑞士多家美术馆如洛桑美术馆以及诸多银行艺术基金会,伯尔尼州政府以及以及世界各地的藏家收藏,还被著名的中国艺术藏家西克收藏基金会以及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

多年来,对身份和记忆概念的探索一直存在于罗明君的作品中。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面对两种对立的文化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身份的变化,罗明君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身份和记忆概念的探索。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