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暨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

更新时间:2023-12-17 19:35:09 点击:13682

|论坛开篇 · 纪念第10个世界土壤日|

在2023年12月5日,也就是第10个世界土壤日当天,一场聚焦于土壤生态的学术论坛在上海的大洋晶典·天安千树成功开幕。论坛全称:“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本次论坛以“土壤生态与人类未来”为主题,我们邀请了众多在土壤生态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环保人士以及公众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和分享关于土壤生态保护的知识与经验。如何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土壤生态环境。

此次论坛更是为了纪念第10个世界土壤日,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全球公众对土壤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论坛的举办,彰显了人类集体对地球土壤健康的深度关切和对共赴生态未来的美好期待。

“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突显了其独特的特色:“跨界融合”。这一主题将土壤科学、艺术创作、生态保护、人工智能、生物研究、食物健康等领域融为一体,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生态与土壤家园。

论坛的目的是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世界土壤日,提高公众对土壤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本届论坛的主办方为《土壤生态艺术计划》、上海坤造艺术文化,联合主办方是大洋晶典·天安千树、学术主办方则为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版权主办方是宋陈艺术工作室,支持单位为之一基金。以上组织及单位皆为论坛提供了强大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性的指导。这些组织和机构都深信,通过集结社会各方的力量,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壤生态对于我们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人们对于土壤生态的认知意识和土壤保护行动的科普与普及。

|启承与融合|

在“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土壤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议题。重新审视了土壤在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中的独特角色。论坛的参与者们通过演讲、讨论和交流,深入了解了土壤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

论坛上围绕土壤领域迎来了各自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其中包括:本次论坛发起人、土壤生态艺术家、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陈,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万凤至,大洋晶典·天安千树的市场部和艺术部负责人王璐,南京大学生物医学博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沈宁,大地艺术节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可持续独立策展人何根祥,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鹏环境副总经理周永峰等专业人士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度专业性探讨,皆发表了精彩而深入的演讲题目在论坛上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实践经验,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为解决土壤问题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论坛的发起人:土壤生态艺术家、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宋 陈

“这是一个关于“世界土壤日·生态行走计划”的《生态足迹自测项目》计划书,我是发起人土壤生态艺术家宋陈。对于我们现在城市文化的主题,也就是上海市的一个总的规划,是在2035年实现人文生态之城的建设,其中重点标注了城市的环境、绿化以及水岸等的生态职能整治,这是一份关于城市生态方面的整体性规划。“

“刚刚在做自我介绍时使用了一个新的名词组合,也就是“土壤生态艺术”和"土壤生态艺术家"的名词组合词,在这里为方便大家认知拟定的身份定位的。那么什么是土壤生态艺术?包括"土壤生态艺术家"这个词如何理解?现在给予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在面临当今全球生态自然资源使用过度和生态环境循环的退化现象、以及自然资源逐渐出现潜在危机的环境风险前题之下,我们社会各界对“生态”一词有必要进行共同的再反思、再重组与重新整合。那么今天是世界土壤日,我们围绕今日特定主题的“土壤”那么“生态艺术”,作为一名艺术家也就是说“土壤生态艺术”是需要“艺术家”放弃局部自我描述和惯性自我表达的范畴,而来到以万物为尺度、以地球整体为核心,进行社会性的以及甚至是城市民众参与式的当代艺术创造。这也是"土壤生态艺术家"的责任也是我以艺术家身份来发起今天的论坛和相关土壤项目的必要原因。”

“回顾2023年8月15日也就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作为"土壤生态艺术家"我在西岸美术馆“行走的山水·生态行走”展览现场同日发起了人类共同记录生态印记:碳足迹、水足迹、塑料足迹、绿色足迹以及生态足迹等环境足迹的数据计划,“生态行走计划”将通过“行走的山水·生态行走”网站登录记录和“生态行走计划”小程序的数据记录为线上媒介载体进入全民记录生态足迹的行动当中来。”

“在西岸美术馆展览现场的《行走的山水》作品表达一种“生态化的行走”,自我们晨起的一天的生活当中,土地便开始承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印迹,在生活当中的各类代谢物质和碳排放,我们每天产生了多少数量的碳排放,例如碳足迹、水足迹、塑料足迹等等,比如说我们每天是否有驾车,是否使用餐盒、塑化购物袋、快递等,在生活当中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对地球的生态造成很多影响。”

“行走的山水·生态行走”美术馆观展人群可以现场登录到“生态行走计划”这个小程序上;针对市民用户包括在PC端口网站上,都可以登录“生态行走计划”记录自己的生态足迹。这些在线数据最终成为《生态化的行走》这件作品的构成,也就是线上在线数据作品的一部分。最终我把这些流动变化的数据制成一个公共参与的NFT作品,把这个数据生成一个《行走的数据山水》,就是《生态化的行走》的一个“数据山水”的NFT作品的作品发布。”

“《生态足迹自测计划》发布在六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今天也就是“2023世界土壤日·生态化的行走”:在世界土壤日,我作为土壤生态艺术家,现场发起倡议大家加入到生态足迹自测行为里面,通过这个生态足迹自测行为的展示和美术馆渠道去传播,现在我倡议大家来登录我们的《生态足迹自测》这样一个数据化软件,来测试自己的一些环境数据。其他五个发布节点包括:“中国土地日”、“生态超载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以及新成立的“生态日”等。我们在这样几个重要的节点来发布《行走的山水》生态化行走的《生态足迹自测计划》艺术项目。”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 · 副秘书长 万凤至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作为上海市环境领域最大的学术性团体,也一直致力于土壤和地下水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优秀人才的集聚作用,成立了土壤和地下水分会。近几年为进一步发挥学会专业作用,相继成立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采样分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

我们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初期是任官平老师和宋陈老师着手推动的,宋老师本身是土壤艺术家,也是“土壤生态艺术计划”项目的创始人。在宋老师和各位委员、各会员和专家的支持下,专委会自成立以来以“土壤”为特色抓手,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做了大量社会普及工作,开展了很多很有影响力的科普研讨活动。他们将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科学为支撑、以艺术为媒介,向公众生动有效的传播生态理念。通过生态艺术创作举办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学术活动,使更多的人群认识到土壤健康的重要性,也激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全新思考,以土壤生态艺术的角度为人们提供了看待土壤保护的多维视角。

随着世界土壤日的到来,生态艺术专委会的系列活动也如期而至,希望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的各位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学术老师们和学会一起,一如既往、共同努力,以切身行动,以科学和艺术的方式全面保护我们的土壤,也预祝今天的世界土壤日论坛和后续系列的社会教育及实践活动圆满、顺利。”

大地艺术节 · 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可持续独立策展人 何根祥

“因为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孕育了我们,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大地艺术节在中国》。在中国选择大地艺术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必然性是中国乡村是艺术节创新实践的最佳土壤,必要性是艺术节是浮梁等在地深入发展的破题之钥,服务于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中国样板乡村”,打造属于中国的,属于在地自己的“大地艺术节”,探索“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共创”的模式创新。"

"中国的首届大地艺术节以“浮梁寒溪村”为重点展开,并在后续覆盖多个乡镇和村落,充分实现“多规融合”,服务于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使这里成为山水美丽、生态和谐、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向往之地。"

"20多年来的积累和实践,协同合作的社群共同治理模式,撑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新的信任、新的文化、新的生态、新的经济,带来新的希望,艺术成为路标,人来了,让人恢复了对土地的信心,充满活力和笑容的新故乡正在形成。”

大洋晶典·天安千树市场部负责人 · 艺术部总监 王 璐

“我们跟本次论坛发起人宋陳老师的机缘已经有很多年,最初关注到宋老师的一些作品,她在“土壤”方面深耕了很多年的艺术创作,之前我们在千树有举办过一个艺术季活动,当时很荣幸邀请到了宋陈老师的《行走的山水》土壤装置作品。这件作品主体是一棵双腿行走着的树的造型,它其实整体的概念理念,包括它的整个造型其实跟我们千树非常契合。

因为千树我们其实一开始闻名是因为Thomas Heatherwick的建筑设计本身,这个设计它当时其实是Thomas它有一个概念,希望能够在上海魔都这片土壤之上能够建造一个天然的氧吧,所以我们有很多的生命柱,很特别的特点在于我们所有的生命柱,它其实都是通过一些科技系统自下而上的进行一个灌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无论是我们的露天的生命柱,还是我们室内所看见的生命柱本身,它的柱体内其实都是有灌溉系统的。

而本身我们所认知到的Heatherwick可能是建筑方面的一个翘楚,但是其实他自己也是植物学家,他有修到这个学位本身。所以我们看到所有的生命柱上面所有的植物,其实有70多种植物体,是他根据不同的落叶率、上海的天气、温度、湿度,根据不同的高低去进行了植物的筛选。我们高处生命柱上的植物,它就是落叶率会低一些,方便我们管理;然后我们低处的生命柱它会落叶率偏高,方便在河滨步道上给所有的市民去营造一个比较浪漫的氛围。

千树其实也非常关注于生态,人类的乐活、自然、环境,包括我们的一些艺术话题、人文话题。所以我们也非常荣幸和高兴今天能够和在座的非常多的专业学者、嘉宾来共同在千树场域内进行这以土壤为核心的论坛。”

南京大学生物医学博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 沈 宁

“最初宋老师邀请我的时候,我还挺犹豫的,感觉跟各位专家以及“土壤专业”并不是对口,后来一起经历过三年的活动便深有体会。其实我们在这环境或者土壤安全问题,这不光涉及到环境保护领域,其实在医学领域“土壤”也是我们很多人体的健康问题的一个根本的来源。我们老百姓有一句话,“什么病都是吃出来的”那么我们吃的东西来自于哪里?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土壤,当然还有来自于我们的水,水其实跟“土壤”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今天2023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就是“土壤与水源”,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其实就是我们关于从医学的角度,去讲一下我们目前在学术界土壤的一些问题是如何导致我们的一些健康问题的。我是来自南京医科大学,专长其实就是做我们叫做暴露组织,什么意思?就是说所有跟环境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知道的健康与疾病,人体的疾病,这些都属于暴露所学的研究范畴,我们研究的范畴跟我们的土壤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暴力组学研究的主要的范畴是什么?其实主要研究的是我们人体当中各种各样来自于环境当中的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在我们体内的一个积累程度,我们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手段来精确的测量。

我们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就要去反映,那么这些污染物在我们体内的残留到底对于我们一些健康问题,它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是不是因果关系还只是一个简单的相关性;如果是因果关系,它的关系的程度到底有多大,那么在我们知道这个关系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去降低人体疾病的风险。所以暴露组学它是非常新的一个概念,它是2005年才被第一次提出来,它是一个组合词,我们研究的不是单一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环境的污染物,而是所有的环境系统的问题。”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鹏环境副总经理 周永峰

“我是第五次参加我们的世界土壤日论坛感慨很深,因为看着论坛一步一步走过来越来越专业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我也是很荣幸能够连续的继续参与。”

“从去年开始论坛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就是由上海市环境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委会作为学术主办方。这是领导也给了我们一个很特色的定位,实际上我们一直也是这么做的,这个专委会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跨界与融合。一方面,我们在不断的连接各个领域的相关专家,也包括生物医学方向的沈博士、大地艺术节的何老师、还有良食学者阿军老师;另外一方面,我们每年其实都在围绕着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在跟一些国际趋势领域做连接:比如说,去年我们就连接了“碳中和”,去年的论坛主题就是《土壤与“双碳”》;那么今年我就跟大家尝试着连接一下"人工智能",确切的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也是从2022年下半年到现在全球热的一个技术,那么今天我分享的主题就是《为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寻找新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来讲述一下土壤修复与人工智能。”

除了土壤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本次论坛还跨界融合特别邀请到了ESG专家、Top course艺术平台创始人王冠青,轻蔬食创始人、良食学者阿军以及等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分享他们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独到见解,并共同为论坛注入了更加丰富融合的学术和实践经验,为跨界合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ESG专家、Top course艺术平台创始人 王冠青

“大家现在都了解的是ESG这一块是处在风口上的一个topic,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我在做可持续新能源,当时做的一些事情涉及政府融资。我们当时是把德克萨斯州,还有包括美国的议员带到中国来投资建厂,来制作光伏、电力车,还有就是风能发电机。后来我又做了10年的美妆。我也算是迎接一个挑战,就是尝试如何把ESG应用在快销领域,后来又创始了Top course艺术平台。”

“认识论坛的发起人宋陈老师也是经过艺仓美术馆的创始人张熹老师介绍,我们可以在一起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接下来我可能会跟宋陈老师有一些合作,考虑如何把土壤保护的概念,包括她发起的一系列相关土壤项目的价值,做一个中国文化出海外的项目,看如何能够把她做的各种土壤文化的相关项目其影响力扩大带到全球,而不仅仅是在中国发声,能够有机会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起共鸣。”

“关于土壤我觉得其实我们今天各位做的每一点也是在改变影响着我们后来一代一代的人。我们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年到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从工业革命到目前都在讲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变,可以说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快于国际上任何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今天我相信同时我们也可以成为生态环保的引领者,这两者的领先的同时存在我觉得是完全可以并存的。”

轻蔬食创始人、良食学者 阿 军

“我是良食阿军,2022年跟宋陈老师发起了一个叫做《一起吃土日》的活动,在荻原美术馆宋老师做了一个吃土的行为艺术,现场我们把土做成土糕,然后让大家品尝”泥土的味道“。其实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土壤已经呈现退化的趋势不是很健康,我们现在的土壤与各种环境的影响也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轻蔬食一直推崇植物领先、五谷为养,生态有机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很荣幸能够参加宋老师发起的世界土壤日活动,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把健康、可持续的一些理念分享给大家。”

”因为我做了健康”可持续餐桌“项目,所以我们主要是”从土壤到餐桌“,我们的理念是“把菜单种在土壤里”。我们在苏州有自己的农场和可持续餐厅,实战与实践着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概念,也欢迎大家真实的去体验我们的“把菜单种在土壤里”的项目。”

总结“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的演讲和讨论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土壤的生态功能、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土壤与艺术的创新结合、土壤生态人类行动、土壤与生物医学的关系等等方向,专家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一平台的跨界交流,能够更好地推动土壤保护理念的社会普及,促进土壤生态艺术的创新与科学性发展。

|尾声· 圆满落幕与展望未来|

面对未来的全球土壤状况依然值得关注且重要,但令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土壤生态和环境保护。我们期待在明年的世界土壤日论坛上再次相聚,共同见证土壤生态保护工作的进步和融合发展。我们相信坚持是必要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就能够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土壤生态,以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世界土壤日的普及,更强调了对土壤的关怀和保护的迫切性。在未来我们将期待着更多的跨界融合,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共同呵护我们的土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展望明年的世界土壤日论坛,我们期待再次与各界精英相聚,共同探讨创新的土壤保护方案,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随着论坛的圆满落幕,未来各界人士对土壤的关注将更加持续深入。我们也希望通过“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壤的重要性,提高土壤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明年的世界土壤日论坛,有望再次汇聚各领域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共同为推动地球土壤保护事业做出更有可能性的贡献。

感谢朝日唯品提供:土壤盒子 · 种植试验

—— 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

——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 ——

| 参会现场合影 |

WORLD SOIL DAY

《2023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 第五届“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坛”

场馆介绍

大洋千树项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昌化路桥(苏州河畔),号称魔都版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由英国“鬼才”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领衔打造。该项目以中国黄山作为建筑主轴,借用起伏流畅的山势勾勒建筑群的轮廓,远眺恰似一座绿荫环绕的山丘。整体项目以种植有上千棵树木著称。项目于2021年年底开业,商业体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是上海首屈一指的集人文、艺术、创新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级标杆艺术商业体。

一直以来,千树希望打造艺术商业一站式体验,以一种更包容、更开放的态度呈现艺术的多元化表达方式,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在这个城市中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推动城市人文发展,赋能百姓美好生活。

WORLD SOIL DAY

2023“ 世界土壤日微论坛”

暨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论 | 第五届

特别鸣谢

主办方

土壤生态艺术计划、上海坤造艺术文化

联合主办方

大洋经典·天安千树

学术主办方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艺术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

之一资本

版权主办方

宋陳艺术工作室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