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黄仕尊决定去做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3-08-14 20:08:10 点击:12632

黄仕尊决定去做艺术家

在黄仕尊的艺术项目《礼物》五年之际

文:段少锋

信仰,不锈钢,150x150x455cm,展览现场@晋江梧林传统村落,2022

2017年我认识了黄仕尊,我们在工作之余常常有在闽南街头小坐的几支烟的闲暇时刻,我们的话题便是从他为什么要做一个艺术家开始。与大部分我认识的中国这一代年轻艺术家不同,黄仕尊决定成为一个艺术家完全是一种自觉,他的决定和他的专业背景以及成长环境无关,甚至与他生存的办法无关。近十年以来他短暂做过艺术家助手,当过职业经理人,也曾在艺术机构工作等,这些工作大多情况下和艺术本身无关,而是偏向于运营和管理,但是黄仕尊的另外一个身份便是艺术家,他将个人表达和创作与工作生活分的极其明确,甚至于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在国外生活的艺术家的状态,相比较国内诸多职业的年轻艺术家的状态,黄仕尊的状态是“业余”的,这种“业余”体现在他仅仅不是依赖艺术创作去生存而已。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业余”的决绝,黄仕尊的创作状态是持续的,对于艺术是坦诚的不抱有预期的,也因此多了一些纯粹的意味。我们认识之初我甚至很困惑他为什么可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做作品,用世俗角度来看,这些作品大多具有个人表达和实验性,却又无法市场流通,我也因此一度劝黄仕尊放弃做艺术,或者不要这么投入去做艺术。然而五年过去了,黄仕尊不仅没有停下脚步,他一个一个的艺术项目有条不紊不紧不慢的推出来。

豆芽,艺术微喷摄影图片,尺寸可变,2013

壁纸,艺术微喷摄影图片,尺寸可变,2013

五分钟看完中国美术史,单屏录像,4'47'',2017

妈妈你说我是孤儿吗,装置,尺寸可变,展览现场@CEAC(中国欧洲艺术中心) ,2019

风平浪静,手机录屏,1'00'',2021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24k黄金,H 5cm,2021

2018年的时候黄仕尊决定做一个新的艺术项目《礼物》,这个艺术项目在我看来正体现出黄仕尊创作中个人体验和文化经验的关系,同时这一项目在2018年实施时并没有设想何时结束,用黄仕尊的话来讲《礼物》这个项目是不断持续和演变的,贯穿其未来的持续性项目。没想到这么快五年就过去了,那么,《礼物》到底是要说什么呢?或者这个艺术项目在我看来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它与黄仕尊的其他创作又是什么关系?

《礼物》的产生源于黄仕尊的生活感受,在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中物流和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切切实实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时代精神在消费领域是超市这一符号的话,那么快递则体现出第二个十年的时代气息和精神,超市预示着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和全球化的发展,那么快递象征着数字化生存和中国的城镇化步伐。这两个线索恰恰也是黄仕尊自身创作中一直隐含的,从早期的摄影作品《壁纸》开始,黄仕尊就好像跳出他自己的闽南文化圈的背景,他的视角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场,2019年他在CEAC(中国欧洲艺术中心)实施的《妈妈你说我是孤儿吗》更像是一个预言,其中《宁有种乎》这件作品就像是一个诗歌化的对于小人物和生命力的礼赞。《礼物》从中国社会现场中快递这一要素出发,艺术家将一个不知包裹为何物的快递送给一个朋友,然后由这一朋友增加一层包装寄送给他的另外一个朋友,由此无限持续下去,最终形成一个中国快递的社会现场漂流记,在这一过程中快递盒的层层叠加既保存了中国社会现场流动的痕迹,同时因为成年累月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被包裹的岁月的痕迹,在我看来,《礼物》是流动的情感,是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的穿梭的诗意,也是可视化的时间的产物,也是一个空间作品的生成过程,艺术家的观念像是一个种子,而在过去的五年中目前已有58位参与者参与了这一项目,《礼物》在这一过程中早已经无法辨别最初的模样。

礼物,2018—持续

如果说《礼物》是时间的可视化和空间的累积,那么2021年黄仕尊推出的艺术项目(个展)“庆祝无意义”中《呼吸》则是对时间的消解和中国社会现场中紧绷情绪的调侃。在视频作品中黄仕尊用漫长的时间,严谨的着装和作风极其严肃的翻阅一本目前么为止印刷工艺可以做到最厚的书,这个过程出现在厦门的街头,出现在美术馆的展厅,恰如其主题“庆祝无意义”所映射的时代背景一样,《呼吸》这件作品是一种无声的、温和的抵抗。而《礼物》要表达的在我看来与《庆祝无意义》是相似的,是一种反向的增加和看似无意义的传递,《礼物》剥离了世俗生活中快递的功能属性,因为做《礼物》本身是参与者无法拆开来一探究竟的,参与者只能在上一个参与者的基础上以个人思考和包装的形式参与,每次包装的累积都体现出人与人的不同,对于参与者来讲这一层包装是不多的表达空间 ,因此58位参与者某种程度来讲是五十八个个性化表达空间的叠加和覆盖。这种行为就像是黄仕尊决定做艺术家的那刻的想法:艺术表达就OK了,其他的都是附赠的结果。也是因为黄仕尊在创作中一以贯之这样的感受,我想到了中国另外一位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宋冬所说的: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这两位艺术家的成长经验,时代背景,艺术生涯是完全不同的,宋冬在今天是国际性的知名艺术家,但是在艺术创作这一基本动力上来讲,我相信黄仕尊是受到了前辈宋冬的启发的。

呼吸,双屏录像,48'43'',2020

《礼物》值得另外关注的一个特征是其公共性,黄仕尊因为这一艺术项目充分使用了中国社交网络发展潮流的趋势,这一原本私人化的表达项目因为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的介入变成了虚拟互联网公共空间的艺术项目。或许正因为这一公共实践,加上他在艺术机构参与运营公共艺术项目的经验,因此产生了《信仰》这件公共艺术作品,然而《信仰》实际上又与2019年他的艺术项目《妈妈你说我是孤儿吗》中豆芽这一元素有关系。当原本在展厅中扮演生命不息与温暖抵抗的豆芽转变成城市公共空间中大型的不锈钢雕塑,豆芽的生命力在媒介和尺度上得到了彰显。《信仰》既是小小豆芽生命力的纪念碑,又是黄仕尊对于自我成长经历的肯定和信念。

左:妈妈你说我是孤儿吗?,装置,展览现场@厦门宝龙艺术中心,2022

右:信仰,不锈钢,150x150x455cm,展览现场@深圳湾公共艺术季, 2022

从上述可见,从《礼物》可以勾连起艺术家黄仕尊在作品创作中构建出的精神世界。《礼物》过去的五年,同样是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的五年,世界的变化是不变的,变本身也是一个极其中性的词汇,世界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就好比时间和空间既可以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是具体到每个人生活细处,变既可以是天地演变的抽象,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风雨雕琢,也可以具体到每个人生命个体的境遇改变。黄仕尊的自觉体现在他不经意间建立起自己的艺术方法和线索,这种自觉远离学院派的教学,远离中国艺术中心生态,远离艺术市场系统,所以更显示出他的弥足珍贵。作为2008年奥运会所征兆的全球化高潮后的中国90后艺术家,与大多数在全球化浪潮中进入到国外艺术学院学习的艺术家,以及中国大都市中美术学院的学生不同,黄仕尊冲破了他自身的文化背景的限制,他更多的依赖于中国城乡发展中迅速城镇化的机遇,由此成长为他这一代艺术家独特的存在,因此黄仕尊在中国火热的90后艺术市场和生态之外,提供了新的艺术家成长的样本和途径,这是他在作品之外所能提供的经验。

艺术家 黄仕尊

1992年生于福建宁德市,现工作生活于厦门。其作品运用多种创作媒材和形式,包括摄影、录像、雕塑和装置艺术等。他尝试在不停歇的运动中呈现时间的流逝,把不可见的时间可视化。这种可视化的过程中,他将行为的时间线拉长,最终在空间的演变中体现出来。

策展人 段少锋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2021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艺术研究写作,同时也为策展人和自由撰稿人,工作生活于北京。曾担任2014年AAC艺术中国评委,2020年获SAP艺术推动人物奖。长期以来从事展览和论坛策划,编辑和写作工作。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院研究员。迄今为止策划的部分展览有:“发现:新青年影像展”(中央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2),“出柜:一次驱魔仪式”(东京画廊,2014),2016、2018、2020、2022连续四届“花家地双年展”(北京,花家地社区、线上虚拟空间等),“徐冰和他的学生们:雁渡寒潭不留影”(苏州,诚品生活,2017),“2019武汉国际创客艺术节”,(武汉,合美术馆,2019),“Andy’s Joke”(北京,AC Gallery),“隋建国:元素”(中粮置地广场,2019),“好消息&坏消息”(北京,798艺术中心,2020),“移动的理想国”(北京,杭州,成都,沈阳),2021深圳湾公共艺术季(深圳人才公园),“演化:公共的未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北京),“Song of Soul”(颂艺术中心,2022),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乌鲁木齐,新疆美术馆),“天演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进化”(北京理工大学美术馆,2023)等展览。同时撰稿文章发表于《艺术与设计》、《画刊》、《画廊》、《艺术市场》、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鲁迅美术学院学报《艺术工作》等刊物。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