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2 15:35:48
开幕合影
2025年9月20日,艺术家倪军个展《世界、绘画与写作》在北京798艺术区偏锋画廊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这位62岁艺术家近两年创作的三十余幅油画作品,其中包括多幅大尺幅绘画,展现了艺术家对世界历史、文化与个人记忆的深刻思考。
展览现场
倪军透露,近年来的巨幕电影给他的画面构图亦带来新的启发。“在拉赫玛尼诺夫、拿破仑作品中我运用了这种巨大的、带有切割感的肖像处理方式,不同于古典绘画或过去现实主义绘画的常用手法。我想尝试把这种视觉表现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展览现场
青年音乐家张子翰与沈子轩应邀在开幕活动中演奏了巴赫、亨德尔等作曲家的经典名曲;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阿根廷舞曲旋律也被这两位23岁的青年弦乐天才展现得酣畅淋漓。
友人合影
开幕现场吸引了逾二百位业内人士和艺术爱好者到场,著名艺术家董希文先生之女董一沙女士在观展后评价称,在国内油画普遍偏向写实风格的语境中,倪军的绘画风格非常感性。虽然类似的画风在西方尤其是印象派前后并不少见,但在国内,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性格、笔触随性、情绪饱满的表达方式并不多见。
展览现场
艺术评论家鲍栋专为倪军的这次展览撰文。他写道:“一方面,他画花鸟虫鱼、瓜果桃梨,像一个文人。日常生活里的事物,不管是丰盛的还是雅致的,在倪军这里都几乎即刻入画。扳开的西瓜、切开的三文鱼,随意堆放的海鲜与水果,他用一种草草的逸笔来描绘这种逸志,尤其是在最近直接写生鱼缸金鱼的作品中,虚薄的颜料与快速的笔触,充满着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息与神采,又带着印象主义风格的概括与直接。
但倪军并非只是这么小情小调,他也不可抑制地有着胸怀天下的那一面,所以他画那些遥远的人和事,从拿破仑到拉赫马尼诺夫,从阿巴多到卡夫卡,从艺术到政治。在这些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中,倪军的笔触变得严肃了起来。与现实主义的那些历史主题作品不同,倪军的历史绘画以图像拼贴的手法,不在于描绘一时一地的历史事件场景,而更像是诗歌与散文。或者说,更像是一种个人色彩强烈的历史评注,由小及大,点到为止,见好就收。
这些历史人物题材的画面也变得巨大,似乎与它们的历史本身的容量相关,但也与画家最近搬去了郊区的大工作室有关。实际上,画家们总是有两个画室,一个是那个现实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在这个层面上,画室的尺度通常影响着作品的尺幅,而尺幅又总是影响着题材。之前,倪军在公寓中画中小尺幅的作品时,更多是静物这些“画室题材”,现在于更大的画室之中,他面对巨大尺幅的空白画布,总要画一些更为“宏大”的主题。这便是画家的第二个画室,一个自我独自面对的精神世界,从艺术到文化,再到政治,而最终归于历史。对于倪军来说,他在画室里画静物的时候,总不时地溢出一些历史情愫,于是,他的画面总是旁逸斜出一些枝桠,他在画家里变成了一个作家”。
展览现场
艺术家郭明轩也在《倪军的艺术实践》一文中对倪军绘画艺术的理论背景与方法论特征做了学术性梳理,他写道:“写生在倪军的艺术中具有近乎哲学的意味。它既不同于西方学院派的训练方式,也不完全遵循中国山水‘师造化’的传统,而更接近一种‘在场’与‘同在’的存在方式。他在反复描绘同一物象的过程中,追溯时间的流动,让身体与世界的关系逐步显现。 ”。
展览现场
“世界、绘画与写作:倪军近作展”将面向公众展至2025年10月19日;周一闭馆,免费参观。